邊境牧羊犬


http://tw.myblog.yahoo.com/k121202000/ 


 



在十九世紀, 一個奧地利的僧侶孟得爾( Gregor Mendel )提出一個驚人的理論,基因說,認為生物的特徵如身高等,是由叫做基因(希臘文是『生』的意思)所支配,而基因是成對的,一個由父方提供一由母方提供,並且經由親自在培育豌豆所的到的結論來驗證,高的豌豆株與矮的豌豆株交配的後代大都是高的豌豆株,所以高是顯性基因所控制,意指兩種基因中,高的基因較容易顯現,而矮的基因則稱為隱性基因。而第二代的豌豆苗交配後出現有三分之一的矮豌豆苗,他提出每種性狀由一對基因支配,才會有第三代的特殊比例出現。這個偉大的發現在當時並不被當時的神智社會所接受或重視,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科學的發展才重視這一偉大的發現,而孟得爾也被成為遺傳學之父,現在發現,包括犬及人類的遺傳性狀都是由基因所控制。

由於科學的發達, 發現這種遺傳的物質就是現在所熟知的去氧核糖核酸(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 ),這類遺傳物質存在動物細胞細胞核的染色體中,每個動物細胞都有一套完整的遺傳密碼,而每個動物丟有數以十億計的細胞,這也就是您所熟之的株羅紀公園一片中,以琥珀中蚊子吸取的恐龍血液來生產恐龍的理論基礎,雖然這是一種科學的期許,但是現今尚未有如此的技術可以造出這類的史前生物。犬細胞含有三十九對染色體(人類是四十二對染色體),染色體上有許多控制遺傳性徵的遺傳物質-DNA 組成的基因。

基因可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而蛋白質是造成身體結構(如血液、肌肉、骨骼、毛髮等等都事由蛋白質組成),及一些生命過程需要的酵素、荷爾蒙的重要成份,身體細胞的增值都會將這些遺傳物質複製到後代細胞,如此生命的遺傳密碼就可以源源不息,繼續維持生命的延續,而動物身體每天都不停的複製細胞,也有老化的細胞死去(如皮膚、黏膜、血液細胞),這種新城代謝並不會失去這個複雜的遺傳密碼,染色體中偉大的遺傳密碼就是身體運作的重要主宰。

每種動物的性徵,由於各有一半來父母,所以一些特徵都是父母雙方的合成,受精卵含有所有的遺傳密碼,可以構築成一個完整的生物個體,受精卵經多次的細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在母體子宮不斷發育增值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此過程完全由染色體中的遺傳密碼所主導,所以不得不令人讚嘆生物體真是一個十分細緻複雜的組合體。

在犬的情形,愛犬的遺傳性徵(一些遺傳的生理特性如毛色等),如同孟得爾所觀察到的遺傳理論,由公母犬的染色體內的基因所配對形成。因為物競天擇的關係,一些不適應環境的隱性基因,因為表現出不適合生存的性徵,就會被自然淘汰,漸漸稀少。

但是仍有一些隱性基因與顯性基因共存(性徵表現是顯性)仍然存活在生物體中,所以含有隱性基因的動物的正常後代,仍有可能含有隱性基因,如果這類動物後代近親交配,兩個隱性基因配對的機會就增加,隱性基因配對,性徵表現不適合自然界的遺傳疾病。因此,以醫學角度,醫師一向不建議犬的近親交配。

犬因為選種的關係,一些品種較為熱門的犬種,往往近親交配(如母子、父女、兄妹間)的情形十分普遍,所以即使無法避免,也應該由醫師檢查配種的動物的父母、兄弟姊妹等的生育記錄,如果有遺傳疾病的病例出現,為了動物的健康最好不要施行類似的配種。所以建議讀者在購買寵物前,最好先行閱讀本章節後面所列舉的各種犬種易發之遺傳疾病,並且要求寵物業者能夠以書面保證,萬一所購買的寵物有遺傳性疾病時應該做的處理,以免日後的糾紛發生。

因為不同犬種所容易罹患的遺傳性疾病的機率不同,所以在歐美等先進國家,有許多不同的組織專門為動物及人類的遺傳性疾病做篩檢及預防醫學的研究,在臺灣,犬的遺傳性疾病尚未有有規模的研究機構有專門篩檢的工作,所以育犬者應該有一些關於遺傳疾病的相關知識,以自行篩檢方式減少類疾病的存在。如金黃獵犬如果有遺傳性的白內障及髖關節發育不全的疾病易發在兩歲齡前,所以國外較為負責的業者,都會等到種犬兩歲齡後確定沒有此類疾病才選擇作為為種畜。

以最常見髖關節發育不全( hip dysplasia )作為例子: 此疾病在所有的犬種都會發生,尤其以大型犬如德國狼犬及金黃獵犬等犬種,髖關節本身有如一個臼與杵的構造,罹患此病的動物,股骨頭(杵)與髖關節臼(臼)的構造發生變化,密合性發生變化,關節的功能喪失,後肢的功能受到影響。而此疾病由多組基因所控制,染色體中含有發病基因愈多,表現出來疾病的程度就愈嚴重,因此患有疾病犬,其後代罹病的機會也很大,甚至會有更嚴重的趨勢,所以動物應該由醫師以放射線檢查是否有髖關節發育不全的疾病,一旦有此疾病,就不適合作為種犬。

邊境牧羊犬

http://tw.myblog.yahoo.com/k12120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rderCollie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