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牧羊犬http://k121202000.pixnet.net/blog

 

 

深銳觀察??犬類結構性缺陷

跟手機一樣,犬也是根據大眾的口味和喜好來決定它們的外觀形態和流行趨勢的。面頰變得扁平,耳朵重新被修整,肩部要瘦削苗條且可旋轉活動,哪怕是一些不能改變的,如嗅覺,視覺和聽覺,都可以藉著優化品種的名義來加以改變。 

 

在很久前的遠方,當我第一次對可卡獵犬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通過觀摩犬賽來進行學習的。那些獲得名次的犬都非常優秀,不是麼?至少,當時我是這麼認為的,而且其餘我所溝通交流的新手也都是同樣的想法。當然,那時冠軍犬就向我勾勒出了我做繁殖時應具備的“眼力”。只是我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樣的?我又為什麼要按照那種樣式來進行繁殖?
 
首先是犬的被毛問題。很顯然,如果有很多被毛的類型,你肯定會打造出自己理想的造型。接下來是頭部??輪廓分明,吻部越分明越好。裁判們通常會注意頭部的樣式。緊接著就是步態的問題。速度最快的那個往往贏得最多的關注。於是,我就需要培養一個跑得快的犬!就是這樣。這就是我所要繁殖的可卡獵犬應具備的條件。
 
我不知道現在其他的品種的犬之間有多少不同。我敢打賭不會太多。直到很久以後,我才開始追問其中的原因。這是為了學習正確步態所需要的結構,為了解頸部和肩部形成的目的,為了詢問最終會產生什麼樣的步態。所有這一切都晚了,知道得太晚了。通過學習結構解剖學以及與遺傳相結合的知識,至少讓我知道了如何做繁殖,以及繁殖的真正目的。
 
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從事裁判工作,但我仍然能在很多新手那裡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他們和我當初一樣,把冠軍犬作為自己效仿的模板。對於那些新鮮出爐的冠軍犬,我能清楚地判斷出它們的優缺點。一些比賽裡,對我選出的獲勝犬我引以為榮,而且也很樂意它們被視為樣式的參照。而另一些比賽,我只是挑選出其中最符合標準的優秀犬,但我並不想它們作為繁殖者們追求的目標。但作為新手,他們又如何去判斷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呢?
 
或許,列出大多數犬種最主要的缺陷可能會有所幫助。我也會抓緊補充。我認為大多數犬種還不至於這麼糟糕。今天的犬較之以往,品種和功能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所有認為的育種和繁殖都有其缺陷。正所謂“旁觀者清”,往往看客眼中才會出現真正完美的犬。
 
第一個要解決的缺陷就是肩胛不平的問題。許多標準中的描述是肩部應當向後傾斜。一般情況下,各類犬種的定義是:肩胛骨與背線的斜率為45度。而實際上,許多標準中提及的是肩胛向後傾斜,與上臂呈大約90度角。姑且讓我們接受大多數犬肩胛都有不平的事實。角度才是最重要的。許多裁判員和繁殖者們能夠接受肩胛角度欠缺的犬根據標準要求來做步態移動。這樣做還挺管用的。但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要求要有45度的斜角呢?難道就不能有其他一些更可行的結構麼?犬種標準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對於犬移動時結構的認知,將有助於了解制定這些標準的真正原因。肩胛的角度越大,犬的伸展距離就會越大。較差的前肢角度會縮短步態移動的距離,因為肩關節處的骨骼傾斜會形成一個廣角。這會限制犬上臂的擺動,從而限制犬前肢的伸展長度。這樣的話,就會導致犬收縮步幅,如果動態時背線平整,腳步則是以上下顛動的方式向前移動的。
 
在正確的移動步態中,肩胛應當以水準方向朝後傾斜,使後軀有足夠動力帶動犬向前伸展。(結構正確的前肢在向前邁進的時候,前爪可以到達犬鼻尖正下方的位置。)犬會自主地抬升或降低頸部的肌肉,來完成向前的移動。頸部肌肉會縮短成原有長度的一半至三分之二。頸部長的話,會有更多的提升或延伸。
 
犬在步態展示中,指導手必須牽引頭部,否則,它將無法將自己的頸部調整到距離前肢合適位置。如果牽引繩太緊,就會導致整個頭部做出前移的動作,而不是頸部的活動。很多次我都看到,指導手緊拉牽引繩,使一只原本結構正確的犬的頭部被緊緊提升,跑起來就像一只抽了筋的短吻鱷。
 
肩胛不平的犬,前移的步幅不大, 這就迫使它將前肢提前收回。這個過早的回拉動作會影響“正常的”或是成角過大的後軀,使得後肢腳爪應當在前肢騰空的一刻無法移動到正確的位置。犬是聰明的 物種,它們會自己認為“啊哈,我最好改變一下後軀的位置,不然就會容易被前肢絆倒。”所以,它就自己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它能將自己的後肢擺在前肢的內側或 是外側,這樣就會在比賽場上出現跑側或是蟹步,或者,它能像馬一樣迅速抬高前肢,以避免對後軀位置的放置產生影響。當然,它還會選擇放慢後軀的速度,形成 “縫紉機”式的後軀擺動。
 
因此,你會發現不正確的肩部運動所產生的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也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至關重要:一個充分靠後的前臂(90度成角形成的另一半組成部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肩部不平的缺陷。
 
另一個衡量肩部結構是否合理的因素是與前臂間的位置。我們可以將大拇指放在前臂關節的肩胛洞部位上,將其餘手指跨向前臂的另一端,肩胛骨與前臂骨的長度應當大致相等。前臂太短會對步態產生影響。
 
第二個主要問題是前驅不正確。除 非你有如同大鯊魚奧尼爾一樣的大塊頭,否則,犬前軀間的距離還是應該留一隻手的位置。如果沒有足夠的間距,那麼兩腿間就太過狹窄,通常前胸就會沒有足夠的 發展空間。它在步態移動時,因前腿距離近,就會出現交織步伐(始於肘部的交叉,止於系部的交叉,從而形成外八字。)而如果犬前腿間距太寬(超出一隻手的寬 度),就會由於要支撐肋骨而迫使肘部外翻。如果牽犬時,犬離你遠,那麼它的劃槳式步態就會較之距離近的時候來得更為明顯。那些被毛厚實濃密的犬種,往往會 因為跑動時呈翻飛的狀態而掩蓋缺陷,讓我們產生錯覺。
 
第三個主要的問題是胸骨(前胸) 不飽滿。有趣的是,如果你在檢查犬前胸時發現胸部很平時,你應當立即反應過來,“我敢打賭,這條犬肩部肯定不平。”你的判斷99%是正確的。大多數有這類 問題的犬看起來犬身都比較長。犬的中段部分(自馬肩隆頂部到臀部的起始處)應該比較短。而犬的長度主要應當集中在前部和後部。
 
第四個,同樣也是相當嚴重的缺陷 就是後軀的角度過大。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人認為“如果角度有一點大是合理正確的,那麼角度越大越好!”一些犬站立時,膝關節幾乎接觸到地面。在這種 結構下,前軀是沒有足夠的驅動力的(德國牧羊犬除外)。將這個問題和肩部不平聯繫起來,你就會發現這是一種非常滑稽的結構。
 
但是,不管你信不信,有許多這樣 結構的犬出現在了現在的競賽環節中。事實上,在一部分犬種中,這樣的結構被認為是“正常且符合標準的”。許多犬種有這樣的肩高,加上非常傾斜的背線,但是 站立的時候,柔順濃密的被毛掩蓋了這些缺點,讓它們看起來像是犬種中的佼佼者。幸運的是,AKC認為裁判應當單獨讓犬進行步態展示。這樣,它們的缺點就會 很快地暴露出來。但是我擔心的是,賽場上的新手裁判還是很難去發現這些缺陷。
 
另一個問題是臀部角度不足。臀部是椎骨三向結合的地方。通常,母犬的臀部稍微寬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它決定了整個後軀的形態。
 
臀部前端有個凹點。用一個手指按 住這個點,抬起尾巴,這時候你就可以看到整個臀部的角度了。尾巴的形態取決於其長度和臀部的形狀。尾巴和臀部與脊柱是由不同的遺傳基因影響的。扁平的臀部 形成梗式的尾巴,允許有30度角(盆骨與尾椎的角度)向背部翹起呈直立狀。在移動過程中,扁平的臀部看起來會使後軀更加遠離犬身。所謂的梗尾,是由於盆骨 左右約為20度角的扭動而形成的。它主要是“加強”犬的後軀力量,讓背線更加自然鬆弛。
 
有專業眼光的裁判都會注意到,如果犬的臀部扁平,那麼它會以輕微的角度來擺動,使得前肢獲得後腿的足夠驅動力。這樣的結構會讓犬的背線看起來要長一些。但是,當你真正去測量背部時,它的比例應該是在標準範圍之內的。
 
接下來,就是要看您自己如何將上述這些要點掌握並運用於繁殖和比賽的計劃當中去了。
 

邊境牧羊犬http://k121202000.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邊境牧羊犬幼犬 邊境牧羊犬
    全站熱搜

    BorderCollie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